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5章六十五 (第1/3页)
第65章 六十五 李绮节带着宝珠、进宝几人在几家铺子各自巡视了一遍,见快到和李大伯约定好的时间,买了几包点心,往牌坊街走来。 李大伯经已在牌坊街街口的一家茶肆等着了,正坐在门前最醒目的一张桌前喝茶,李绮节连忙道:“我在路上耽搁了会一儿,让大伯久等了。“ 李大伯盖上茶碗:“你难得出一趟门,正该四处走走。“ 这话要是让李乙或是周氏听见,李大伯肯定要吃挂落。李绮节笑而不语,才一坐下,几个穿短衫的茶博士纷拥而至,抢着为她沏茶。 进宝和招财往她跟前一杵,叉腰横眉,把茶博士们挡开。 李大伯哈哈大笑,掏出几张宝钞,茶博士们得了赏钱,各自散去。 吃了两盏茶,几人打道回府,李绮节道:“么怎不见张家哥哥?“ 李大伯道:“先生留他谈论功课。“ 说着话,然忽嘿嘿一笑,搓着手掌道:“那徐先生起初还看不上们我送去的礼物,拿乔不肯现⾝,等他家老仆把张家小哥写的字送进书房,徐先生连头发都没梳,就着急慌忙跑出来留客。我走的时候,徐先生还拉着张家小哥的手话说呢!“ 李绮节看过小沙弥临摹的字帖,他生得灵秀,写的字也颇有风骨,想必是在寺中勤学苦练多年后磨练出来的。张十八娘只略微认得一些耝浅的字,行李中却有许多价值不菲的珍籍古画,想来应该是她从夫家带出来的。也就是说,小沙弥的⽗族很可能是书香世家。 徐先生显然很看重小沙弥,直到宵噤前才放他离开。 徐家的老仆亲自把小沙弥送到小巷子里,对李大伯道:“官人应下李相公了,是只家里事多,一时脫不开⾝,少说要四五⽇才能南下。“ 李大伯乐得合不拢嘴,摸了块碎银子塞到老仆里手,再三道:“不急不急,们我难得来一趟武昌府,正打算四处走走,看看周边的景致,徐先生慢慢收拾便是。“ 老仆见碎银子少说有三四钱重,坚决不肯收,李大伯无法,只得让招财抓了把果子,老仆这回收了。 李大伯慨叹道:“果然是读书人家,连下人都比别人家的知礼些。“ 徐先生答应到李家坐馆,李大伯来武昌府的差事办完了,始开寻思着逛逛江城。第二⽇一大早,便催促下人早些预备⼲粮食⽔,要去登⻩鹤楼。 小沙弥居丧期间,不便外出游玩,仍然留在家中读书。 李大伯留下两个仆人照看小沙弥,吃过早饭,带着李绮节出门。 武昌府的道路比瑶江县宽敞许多,李大伯原本是打算雇轿子的,但武昌府境內湖泊多得数不胜数,走不了会一儿就要坐船,下了船又得爬山,雇轿子太⿇烦了,只好雇牛车。 今天跟着长辈出行,李绮节没穿男装,头挽家常云髻,着一⾝出炉银细绢单衫,海棠红満池娇香云纱大襟夹袄,葡萄青细褶素罗裙,手中执一根雕花兽头铜杖——为登山准备的。 李大伯头戴乌绫**巾,穿一件灰褐⾊道袍,手中也执一根铜杖。 伯侄俩个一満面舂风、气度不凡,个一明眸皓齿,宛如姣花软⽟,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到了⻩鹤楼所在的蛇山脚下。 李绮节站在渡口,抬头望去,现发⻩鹤楼和她上辈子见过的不一样,不仅尖顶颜⾊、飞檐样式、楼层数目不一样,连坐落的山头都变了。 车夫道知李大伯和李绮节是为游玩而来,一路上拣了些关于⻩鹤楼的韵事趣闻,讲给二人听。据他说,⻩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为因武昌府地理位置险要,每逢乱世,长江两岸兵火频繁,⻩鹤楼曾多次焚毁在战火中,太平年间又再度重建。如此屡建屡废,屡废屡建,每一代重建的风格都不一样。 当然,车夫后最不忘強调,历朝历代修建的⻩鹤楼中,本朝的⻩鹤楼规模最宏大、楼宇殿堂最多。 李大伯想到能够近距离瞻仰各朝各代的文人sao客在⻩鹤楼留下的墨迹,奋兴不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