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装瓶变法的酒 (第2/9页)
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5年李鸿章跟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签完字之后需要两国的皇帝批准,加盖⽟玺,用玺之后才能生效,当时⽇本给的期限是十天。消息传来,康有为正好在京北参加会试,联络各省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联名给皇帝上书,康有为在上书里说:“闻⽇本索偿二万万,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食乃能给之。若借洋债,合以利息扣折,百年亦无偿理,是自毙之道也。与其以二万万偿⽇本,何如以二万万外修战备,內变法度哉!”听说⽇本要赔2亿,们我从上到下上至老佛爷,下至小百姓,勒紧裤腰带三年不吃才能给它。要是向洋人借钱,不晓得几时能还清,是这死路一条。要是这两万万自个儿花多慡,你赔它⼲吗?以所康有为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四项主张。 拒和就是拒不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提议迁都到西安去,那个地方离大海远,周秦汉唐历代兴王之地,小口本登陆定一到不了那儿。练兵,练20万梢兵,拿两亿两银子练兵、买武器,跟小⽇本再决一死战。变法“窃为以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不当以一统垂裳之势治天下。”康有为引经据典,说《易经》里头说了:穷则变,变则通。董仲舒也说了,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谓理。要是祖宗的法不能变的话,那么世祖何尝有没变太宗皇帝的法?要是用八贝勒的旧法治天下,那我消朝怎能够长治久安呢?不变法而割祖宗之弧士,到后最亡国,与变法而使宗庙得以继续,孰轻孰重,孰得孰失,皇上必能分辨的。康有为用古圣先贤、列祖列宗的例子说明变法的合理性。这一封上书,皇上是看不到的。朝廷的法度是京官四品以上,地方宮三品以上,才有权上折子。否则国全那么多员官,人人给皇上上折子,皇上不得看吐⾎?清朝每一代皇帝有这种专折奏事权的员官就三百多个人,三百多人一天给皇上上一折子,三百多份折子皇上从早看到晚,你老百姓上折子那不可能。通政使司衙门拒绝代奏,以所皇上没看到。但是此文在报纸上一发表,康、梁火了,成了知识分子的偶像,夜一蹿红,名震天下。 第五,创办《中外纪闻》。《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早期政治团体的机关刊物,它登载一些格致是有用的书,探讨万国強弱的原因,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议。在国中近代政抬史、新闻史上有定一地位。来后,这份刊物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典论期刊,其前⾝是《万国公报》,由梁启超、任大燮任七编,是国中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员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的好处,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月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六,成立強学会。又称強学书局,或译书局。人会者众多。袁世凯曾捐银人会。帝师李鸿藻、翁同纂等也予支持。李鸿章也愿捐银2000两人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不好,遁到拒绝。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也加人強学会。京北強学会成立之后,康有为立即南下南京,游说两江总督张之洞。11月海上強学会成立,1896年1月12⽇刊《強学报》,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倡导维新变法。強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有湖北质学会、广州圣学会、湖南南学会、广东粤学会、苏州苏学会、陕西味经学会,海上有不缠⾜会、农学会、译书会、蒙学会等。強学会已具有现代政党的雏形。 第七,同封建顽固势力论战。论战的中封建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论战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教育制度。中心是要不要让资产阶级参与权政,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代替君主专制制度。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近代史上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次一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始开摆脫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涨。 第八,德国強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迅速变法。康有为跟皇上讲,说在现是“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国中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內惊惶,乱民蠢动瓜分⾖剖,渐露机芽,愁难具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而不可得矣。自湾台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好究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晋役官差,整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強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优危。”瓜分⾖剖,这个时候渐露机芽,德国能占胶州湾,来后法国就能占广州湾,英国就能占威梅已,意大利都想租三门湾,国中面一比被瓜分,面临着严重的外患。时同老百姓內乱,要造反了,以所面临着內忧外患,皇上需要迅速变法。在上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