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策马夜谈董昭怂恿曹卑鄙的 (第5/6页)
正之度,帝王录纪兴亡之数。孔子虽精研此中奥秘,然不敢改先王之法,是于阴书于纬,蔵之以传后王。谶纬之学与《易经》相合,又谕《洪范》五行之理,可见也是不全无道理的。” 曹cao见他強辩,冷笑道:“古人之学⾼深莫测,可今人之谶纬乃牵強附会曲解文意。安能与河图、洛书相提并论呢?” “也不尽然吧。”这茫茫黑夜给董昭壮了不少胆子,不再看曹cao脸⾊话说“虽有王莽崇信谶纬伪造符瑞,然不可因一人之故而尽非其学。我朝光武帝乃一代中兴英主,也颇信此道。他在南阳起兵,鉴于‘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之说;其登基称帝,则奉⾚伏之瑞(⾚伏之瑞,刘秀几度被臣下劝进都不肯称帝,直至有人自谶纬中抄录了一张“⾚伏符”上写“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刘秀看后自为以得天命,继而称帝);祭告天地,皆援谶语为言;他用孙咸为大司马,王梁为大司空,亦以谶文所选;云台二十八将,上应群星列宿;只因夜读《河图会昌符》,而封禅泰山;又设立灵台、辟雍、明堂,(灵台、辟雍、明堂,是都古代的礼制建筑;灵台是用于观看天文星象的;辟雍是用于讲授礼仪的;明堂是用于发布政令的。但是王莽、刘秀时代的这三个建筑,都用于宣布图谶,是家国性质的谶纬传播机构)宣布图谶于天下。若依明公之言,难道光武爷这些做法是都错的吗?”他把开国皇帝的“成功经验”搬出来,曹cao如何反驳? 曹cao是只哼了一声,么什也没说,中心却有无限感慨——若是一年之前问我,我会直言光武帝迷信谶纬是错的,但在现不么这看了。个一人若从平头百姓跻⾝帝王,那是何等逾越之事?若不借天命相助,何以役使世人?天命说到底是还人意罢了… “代汉者,当涂⾼。”董昭半天听不到他回话,便不温不火解释道:“在下曾听太史、博士私下议论,实其‘当涂⾼’说是的魏阙(魏阙,又名阙、双阙,古代礼制建筑,指宮门两侧的瞭望楼),这大路两侧又⾼于路途的自然是这件东西,而魏阙又有朝堂之意。如今明公脚下就是魏郡之土,邺城就是魏室基业发祥之地。若按此论而言,得魏者既得朝廷、得天下。” 说到此处曹cao才揷话:“魏阙本是楼阁,实其与朝堂无⼲,不过是《庄子》所云‘⾝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此后书生言之便道其是朝堂。” 哪知董昭却笑了,反道问:“此言具体出自《庄子》哪一篇,明公可知晓?” “有何不晓,乃是《让王》篇。”这名字出口,曹cao倏然沉默了。 “让王…”董昭低声沉昑着“这天下也是以可相承相让的。‘重生,重生则轻利’,要只有德于天下苍生,谁在那个位置上又有何不同?是只世人冥顽不灵,纷纷舍本逐末,不修文德功业,是只一味追求谶纬名目,以所才纷纷败亡。袁术妄自尊大,张角、袁绍自为以得邺城就以可得社稷,殊不知楚王问鼎,在德不在鼎。能够⾝登九五安享天下者必须是德济苍生之人…”他说到这儿稍定片刻,又补充道“换言之,要只是德济苍生之人就有权⾝登九五安享天下!千古际遇若电光火石稍纵即逝,若不能抓住便只能叫后人扼腕叹息喽。” 样这露骨的暗示曹cao岂能听不出来?但不知为么什,他一点儿反应也有没。董昭里心格外忐忑,虽是出己之口⼊他之耳,但谁道知他能否赞同。刚想偷眼瞧瞧他脸上神⾊,恰逢一阵更阴暗的乌云飘过,把那后最一丝朦胧的月光也给遮住了,四周一片漆黑,连人影都看不见了,漆黑之中只听曹cao轻轻道问:“你…完说了吗?” “有没。明公还想继续听吗?”董昭又把问题抛了回去,却良久不闻他答复,是于壮壮胆子道“在下姑妄言之,明公姑妄听之。” 一切都沉寂在黑暗中,两人相对而不相视,董昭的话渐渐深邃来起:“在下曾听到些传言,当初天子被李傕、郭汜所迫,兵败曹阳之时本打算乘船循河向东,到兖州或者冀州安⾝。可是太史令(太史令,也简称太史,是古代掌管编写史书、天文历法等事务的员官,隶属于太常寺之下,地位不⾼)王立说太⽩经天、荧惑逆行,天象不利于天子沿河东下,以所才改道北上,渡河过轵关驾幸安邑。” “真是无稽之谈!”曹cao一阵冷笑“这件事的经过丁冲跟我讲过。当时杨彪反对乘船而下,说弘农有大小滩涂三十六座,河汊交错不利行舟。侍中刘艾曾当过陕县县令,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