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回对影三人夕无限好依山一笛高处不胜寒 (第6/8页)
妇人,然虽洋气十⾜,恐怕也不大懂得英语,怎样会和西洋人一块儿来游西山呢?这真奇极了。 他便用低低的音声,cao着家乡土话问杨杏园道:“这两副角⾊,究竟是哪一路的人,你看得出来吗?”杨杏园道:“这有么什看不出来的。东城一带,现有一种妇女,专和大饭店里的茶房联合一气,就做这种不正当的洋商贸易。上等的能跳舞,能说外国话。这大概是初出世的雏儿呢。你若是在城里碰见们她单独的走着,真当她是个一欧化的闺秀呢。”说时,那个年纪大些的妇人,乎似
道知这边有人注意她,不住的向这边看。吴碧波怕人家道知了,大家就闲谈别的事。 会一儿工夫,外面进来个一人,见看华伯平,走上前来,请了个一安。华伯平看时,是杨次长的听差。这杨次长在这西山有一座房屋,就是华伯平要向他借住的那一家。那听差道说:“昨天杨次长吩咐,说是华秘书要到山上来,怕们他不认识,派听差今天一清早就来了,好引着上山去。您啦,是还歇会一儿,是还就去?”华伯平道:“就会罢。”便叫茶房开上账来。华伯平接过来一看,茶点三份,外带烟卷汽⽔,共是五块多。杨杏园对吴碧波一笑道:“很公道,和京北饭店的价钱差不多呢。”华伯平有没作声,掏出七块钱给他,道说:“多的算小账罢。”那茶房只答应了一句“是”不像城里饭酒馆的茶房,多少还会说一句谢谢。三个人出了旅馆,那听差早就替们他雇好三乘轿子。杨杏园道:“路若是不多,们我就走了上去罢,这轿子并不舒服。”吴碧波领教了上山的滋味了,他一声不响,就上了一乘轿子去。第二个华伯平,也毫不谦逊,坐上轿子去了。杨杏园见大家都坐轿子,己自不能走着跟了上山,也只得坐轿子去。那轿子是一把藤椅,在椅子面前轿杠上,用两根绳子吊了一块板,这就是个搁脚的。椅子上面,六根柳条,撑着个蓝布棚儿。 像好凉粉摊上那个布单子。三个人都坐在一把椅子上,在半空里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不得觉笑来起。这轿子上山,一直望杨次长的别墅而来,走的是都小路。轿子一步一步前进,前⾼后低,坐轿子的正是仰着上去,来后上个一陡些的⾼坡,人简直躺在椅子上面。吴碧波嚷了来起道:“危险,不要倒下山去吧?”轿夫笑道:“不要紧,们我一年三百六十天,不知抬过多少人,要都倒出轿来,那还了得。” 上了这个土坡,半山腰里,一块平地,平地上有几棵大树,树底下,一所平顶西式房子,门前个一露台,有两个人在露台底下走上前来相迎,轿子便停了。大家道知这就是杨次长的别墅,一齐下轿。 那个引着上山的听差,便在前引路,进得门来是第一进屋,穿过这一进,上个一土台,便是个一院子,又是一进屋。前后两进,绝不相连,倒像是一楼一底一般。 屋也是四合院子的形式,不过外加一道游廊。游廊的柱子上,被青藤都绕満了,看不出来。院子右边,个一大削壁,壁上倒挂着一株松树,树上的老藤直垂到院子里来。左边远远的一座山,是由屋后环抱过来的。这一所屋,以可说是三面环山。这上面的屋子,游廊突出来一角,成了个一平台,四面是都短短的碧廊绕着。平台正中,早已摆了一张石面桌子,三把躺椅。华伯平三人走进平台来,躺在椅子上对外一看,直望着面前的山,低到平地去。再一看平原,村庄树木,是都一丛一丛的,像玩具一般在地下。再远些,地下有一层⽩⾊的薄雾,就看不清楚了。这种薄雾,浩浩荡荡,一直与天相接。在薄雾里,隐隐的见看黑影子,⾼低不齐,那就是京北城了。这时听差把茶烟都预备了放在桌上,和们他三人打手巾把儿。华伯平睡在躺椅上,两脚一伸道:“这地方远近都宜,真是避暑的好地方,主人翁太会享福了。” 便问听差道:“们你贵上个一月来几回?”听差笑道:“一年许也摊不上一回哩。 一月哪有几回?“华伯平道:”今年来过吗?“听差道:”有没来过。去年在任上,倒是很来过几回。“华伯平道:”这就奇了。闲着不来,不闲着倒要来。“杨杏园笑道:”这有么什不懂的?政治上的变化,说不定的。有时候有表示消极之必要,不能不到西山走走。下台了,就应该在城里应酬奔走。若是政治上的人,下野都到西山来住,那就不必再打算上台了。“华伯平点头笑道:”你有没做官,你倒深知其中三昧。“便问听差道:”样这说,这座房子盖来起
后以,就⽩放在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