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人生_两千八百八十一章铩羽而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千八百八十一章铩羽而归 (第2/5页)

进中德双方的关系,这次访华的德国代表团中,大部分的汉语都说的很好。

    张蜀生心中暗道,希特勒确实是在示好。

    这次接见极其没有营养,戈林这个死胖子,拐弯抹角地说着奉承中德关系的话,最后甚至发展到鼓吹轴心国同盟一定会统治整个地球的说法。

    “伟大的东方元帅您应该明白,今天的你们,在国家经济实力、工业实力,陆军、海军、空军等方面,已经完全可以和第三帝国并驾齐驱。希特勒元首甚至多次私下里称呼您为第四帝国元首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只应该笼罩于和他能够相提并论的您这样伟大元首的统治之下。

    “…您看东方的土地是这么广袤,有充满资源的西伯利亚有东南亚,有太平洋地区,有澳大利亚等国,还有…,…

    您或许不知道,元首已经多次修改他的第三帝国蓝图。

    抱歉,因为一开始对贵国的实力有所低估,我们最初的目标只是迫使苏联人签订一个协议,把一些我们感兴趣的地方割给我们,就像他们在波兰做的一样。

    后来战事的发展,由于第三帝国军队的勇敢作战,超出了我们的预计。

    元首首次把占领苏联整个欧洲境内领土,把在形式上基本统一欧洲,建立欧洲纳粹军团的想法提上了大本营会说…

    …,随着〖中〗国的全面参战,既在东南亚牵制了大量美英兵力,帮助〖日〗本人完成了东南亚战略,接着又北上进攻苏联,彻底拉开了伟大的轴心国组织称霸世界的序幕…,所毕,这一次…”

    戈林微微一顿,随即装作莫测高深地说道:“伟大的希特勒元首,绘制了最大胆的构想图。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我们将赢得整个苏联战争,我们将于伟大的盟友,以及第三盟友〖日〗本,瓜分整个苏联。

    在元首的构思中,第三帝国将占据苏联在欧洲与环北冰洋的领土。你们将得到中亚与西伯利亚,而〖日〗本人将获得贫瘠的泛远东地区。

    我们将迫使英国人撤出印度,如果你们或者〖日〗本人感兴趣,你们都将获得在印度的新殖民权,或者至少在草事、经济等方面占据相当权益、

    在太平洋方向,贵国将主要获得南太平洋方向的利益,〖日〗本人将获得北太平洋方向的利益,而我们将获得大西洋上的霸主利益。

    您或许明白,美国人不是一天可以打败的,但是,一旦二战有了基本的决定性战果,我们就将形成对美国人的世界包围局面,在削弱它以后,彻底将它变成世界第三流国家。”

    听到戈林的滔滔不绝,张蜀生不禁画面中露出了对希特勒的印象,印象中这个矮个子,同样喜欢滔滔不绝地发表长篇大论,将一些别人看起来惊世骇俗的东西传递给别人。而他身边的人,最以煽动和〖言〗论著称的,除了那个第三帝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外,眼前这厮绝对的德国第三人。

    张蜀生见他微微停顿,便望了政务院〖总〗理周国来一眼,后者立刻会议,随即笑道:“戈林先生,不知道你们的元首希特勒先生认为的第一流国家和第二流国家如何划分呢?”

    戈林一挥手,说道“很高兴为您解答。在元首的构思中,德国将是未来全球的两极霸主,是世界的第一流国家。〖日〗本、意大利、中东联盟将是世界第二流国家。第三流国家则是如美国一般的衰弱国家…”“很伟大的构思。”周国来不置可否地点点头,随即不再说话。

    张蜀生心里却是暗道两极霸主?开玩笑,真要留下两极霸主等疯狂的德国慢慢发展,说不定到时候还得再来一次新的冷战。

    不过,从戈林的话中,张蜀生也意识到,希特勒对这场战争的渴望已经到了需要快速见到最终战果的时候。也许是因为德国国内的问题,也许是害怕战争太深入,最终轴心国和美国为首的同盟国陷入两败俱伤的地步。总之,希特勒的构想是想将现有利益最大化,然后形成全球包围美国的地步。

    如果真如他的打算〖中〗国确实能占到不少便宜,但那显然不是张蜀生想要的。

    届时,上千万全副武装,武装到了牙齿的〖中〗国军队,难道就仅仅获得这点战争果实,就卸甲归田?就全民日日歌舞?

    也许是意识到了某种尴尬,里宾特洛甫说道“贵国的地位,在伟大的元首心中是远比〖日〗本人高的。在元首的战后构思中,〖中〗国获得利益也将远超过〖日〗本人。

    而且由于地缘位置的原因,在〖中〗国越来越强,并且将会继续变强的今天,〖日〗本人对贵国的影响已经降到了最低。

    这个时候,如果能放下一些过往的矛盾,展望未来未来,我们(轴心国)将获得更多。

    我们回首一战,那时,协约国同样占据着胜利的天平一方,但是因为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元素,最终导致意大利人背叛了协约组织,从而最终导致战争走向难以挽回的结果…”

    里宾特洛甫的话一出众人都明白,德国人的意思是:和战后的利益比起来不太重要的〖日〗本人已经不值得〖中〗国视为对手。而〖中〗国更不应该因为一些过往仇恨,而将中日矛盾扩大,甚至达到危机轴心国稳定的程度。

    里宾特洛甫更是暗示,如果中日的矛盾越闹越大,很难保证〖日〗本人会一直心安理得地待在轴心国。

    张蜀生闻言,不禁笑道:“里宾特洛甫先生,谢谢你的忠告。我们会认真考虑中日未来关系,轴心国未来关系发展的。”

    这是张蜀生说得不多的话之一,不是因为里宾特洛甫说的有多么的重要,也不是因为他提醒了自己。

    最重要的是,张蜀生发现,至少这一次,德国人的想法和自己接近了。

    也许希特勒同样意识到,轴心国未来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不是战争舟艰难,也不是欧洲,更不是〖中〗国,而是在〖日〗本人身上。

    或许,挽救中日德三方关系,修补轴心国的裂缝,防止将〖日〗本人逐渐推到同盟国一方,是希特勒派遣秘密使团访问中日两国的最根本原因。

    随后的会议,就进入了无聊阶段,不外乎是德方希望得到一些来自〖中〗国的科技或者军事帮助,不过德国人谈的最多的还是这次中日德三方联合海上军事行动。在场的都是双方非常高级的军政人员,已经完全可以接触这些保密计划。

    张蜀生也没有再发言,偶尔吴铁军等人会发言,或者回复一下德国人的话题,但自始至终,张蜀生说的话,除了最开始的礼节性问候,没有超过两句。

    就只有一句“里宾特洛甫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