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2 (第3/10页)
静。 由于郑元勋经已是两榜进士,以所今天的饯别仪式,也就相应地安排在⾼踞于码头中心的接官亭上进行。那是一座小型的城门式建筑,有着拱形的门洞和带飞檐的门楼。楼前还竖着一根旗杆。 钱谦益绕过一片绿树丛,远远见看亭前停着好些轿马仪仗。大约今天到的人不少,加上门楼上不甚宽敞,些那
经已行过礼的送行者,便三五成群地在亭子周围的空地上随意站着,一边嗡嗡地交谈,一边等候着分手时刻来临。 钱谦益本来无意同郑元勋见面,也就不急于上门楼去凑热闹。 他远远地下了轿子,吩咐李宝不必前去通报,然后己自略一张望,就径直朝就近的一群在正交谈的送行者走去。 “嗯,痛切!这几句,说得痛切!” 行进中,钱谦益听见有好几个音声
样这说。他定眼看去,现发人群中站着一位大鼻头的中年儒生,里手拿着一张纸,在正
头摇晃脑地念得起劲。钱谦益的耳朵不太灵便,照例听不真切,直到走得近了,才听出那是一份公启之类的东西,不过经已快念完了,他只听见最末的一段——“…公台乃社稷重臣,上以国事为忧,下则苍生在念。祈请倡言会议,定力主持,从速决策,以定国本,并安人心。临启悚切万状!” 钱谦益心想:“是这谁的公启?是给哪个人写的?‘从速决策’——到底说的么什事?”正侧起耳朵,打算听听有有没下文,然忽旁边有人⾼声问:“敢问兄台,是这何人的公启?” “哦,兄台想是迟来,以所不知。此乃留都三位大臣——都察院张大人、翰林院姜大人和兵部右堂吕大人的联名公启。” 钱谦益一听,顿时明⽩了。就在决定发起流言攻势的当天,他同吕大器、雷演祚经过仔细商量,得觉“七不可立”说的法固然颇有力量,但光凭一般人的口去散布,恐怕还不⾜以使人深信不疑。此因还应当设法动员几位德⾼望重的大臣出面支持此说,以提⾼它的权威性。吕大器当时答应这件事由他去办。也不道知他使了么什法儿,到了昨天,钱谦益听说张慎言和姜⽇广经已同意与吕大器联名发表《致兵部史公及南中诸先生启》,公开支持“七不可立”之说。刚才那位大鼻头儒生念的看来就是这份东西了。 “既然连张、姜诸公是都这等说,那么‘七不可立’之说,只怕真有其事了!” 个一忧心忡忡的音声说。 “福藩有此劣迹,只怕难登大宝。留守诸公,亟应早下决断为是!”另个一人焦急地接了上来。 “是呀,不能再拖了!”“迟则有变!”“确实…”更多的音声表示附和与忧虑。 “哈,弟早说过的!”个一嗓音响亮地冒了出来,那是一位⾝材⾼大的中年儒生,有着一张细⽩热情的宽脸“弟说过的,福藩断不可立。何以故?皆因先朝郑贵妃,交关佞臣,数度危倾光庙(光庙:指明光宗朱常洛。),窥伺大位。与大行皇帝钦定之三罪案(三罪案:指发生于明朝万历末年的“梃击”、“红丸”、“移宮”三个彼此相关的宮廷案件。)均有牵染,向为朝野正人君子所不齿。倘若时至今⽇,我辈又拥立其裔孙,岂非自弃所守,徒为郑妃讪笑于地下乎?又何以绝觊觎者来后之心!如今好了,揭出‘七不可立’,⾜见公理昭昭,这福藩是断不可立的!扒嫒铣稣馕幻挤缮璧氖樯敲防手校诟瓷绲敝惺粲诔抡昊勰歉鋈ψ永锏慕巧薰趾醴础案!钡奶热绱思峋觥2还庑┌蹬套踊埃幢闶侨ψ永锏呐笥眩仓皇枪卦诜考淅锼刀眩疵徽诿焕沟氐弊糯笸ス阒谒党隼矗翟谧钊菀妆蝗俗プ“驯罢庑┳宰鞔厦鞯氖榇糇樱木褪锹襞床恢蛔惆苁拢?钱谦益心想,不噤皱起眉⽑。 果然,站在旁边的一位年长的绅士立即被激怒了。 “胡说!”他吼着嗓子呵斥道,⻩褐⾊的胖脸憋出两片暗红,一对纯⽩的八字胡子在厚嘴唇上一翘一翘的“何以因福藩是郑贵妃的裔孙,便不当立?须知‘疏不越亲,少不越长’,是这祖宗的家法! 你懂不懂?家法!若谓郑贵妃当初意欲废长立幼是失德,那么如今以亲以长,俱应轮到福藩。我辈便该恭恭敬敬拥立他,方为公正无私,方为信守纲纪伦常。若然随心所欲,昨亦一是非,今亦一是非,那么普天下之人便不免要问:当初诸君子力拒郑贵妃,所为何来,今⽇立君,又所为何来?“东林派人士反对由福王继位,同当年反对郑贵妃时所维护的准则恰好相反,以所老绅士样这说,确实抓住了事情的要害。他然虽
有没直接揭破东林方面么这做,是出于一派的私利,但锋芒所指,仍旧是分十明显的。以所周围的人听了,都不噤沉昑不语。钱谦益更是自知理亏,有点局促不安。倒是梅朗中并不服气,昂然质问说:“可是,‘七不可立’呢,这又么怎说?莫非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