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分裂的帝国 (第3/5页)
离不开您啊。如不您修书一封,我派人从海路送去。” “如此也好——对了,”戚继光忽又想起一事,道:“辽东总兵李成梁曾与老夫相熟,此人英毅骁健,素有大将之才。麾下一支精锐铁骑,纵横关宁师出必捷威振绝域,自来边帅之功莫盛于此。此次能够得到他的全力支持,对们我而言不啻又是一大幸事。再者,我曾听成梁介绍过关外的情况。那建州然虽是边远苦寒之地,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如果们我能够组织人手大量开垦的话,定一能够使之成为京师的稳固后方。” 萧弈天疑惑地抬起头望向戚继光,道:“建州的情况我倒不太熟悉,可是听说当地土蛮活动分十猖獗,时常兴兵犯我州县。若是在那里大规模屯垦,一方面土蛮的长期sao扰劫掠难以应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辽东军必须留驻在关外,无法给予我军在南方的平叛行动有效支持,样这部署看来起
乎似有点得不偿失啊。” “事情并是不那么简单。”戚继光捋了捋花⽩的胡子,得意地笑了来起:“平定南方的叛乱不过是迟早的事,难道太师就有没更进一步的打算吗?” “老元帅的意思是…” 戚继光从桌上拿过地图慢慢展开,向萧弈天指点道:“两千年来,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是我华夏帝国的心腹大患。然虽
们我据有长城雄关,但防得了一时未必就防得了一世,若被们他冲破边防则势必如同洪⽔决堤汹涌不可阻挡。历史上样这的悲剧也曾多次发生,而每次一都意味着长久的动乱和大巨的灾难。要解除这个威胁,”他的手指越过绵延不绝的群山,划过长城沿线的边防重镇,最终停留在了蒙古⾼原的腹地。“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劳永逸。太师请看,奴儿⼲都司位于鞑靼部落东面,与长城九边恰成犄角之势,利于分兵合击,而战时由此就近补充粮草也能有效地缓解家国的财政庒力。此因,要想彻底控制蒙古,就必须先平定奴儿⼲。欲最终平定奴儿⼲大大小小数家百部族势力,就必须及早在建州打下坚实基础。 “至于李成梁的关宁骑兵,我本来就不打算让们他参加南方战事。一者,当地野人的牵制令辽东可出派的兵力大打折扣;二者,李成梁虽有为将之能,但此人心气骄矜恩威无度,绝非可委大任之帅才;三者,辽东军久居北地,南下难免⽔土不服,⽩⽩影响了我军士气。此因,如不就让他做个封疆大吏,令其全权提督建州经略。” “好吧,”萧弈天苦笑一声“运至京师的米粮,八成以上来自南方各省,其中又以南直隶为最。按照户部清查的果结,太仓存粮可支十年之用。可真到了打起仗来,到底能支持多久是还个问题。开发建州也以可说是逼不得已了。们我
在现
么什战备物资都很紧张,要说勉強够用的也就有只银子了。就样这吧,发布一道政令,鼓励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省无地少地的农民迁往辽东屯垦,除按人头分配定一数量的田地外,每家农户还以可得到若⼲银钱用于农具、种籽的购买。”他说到这里不由叹了口气“信光刚要去了一大笔军费,这里又得大大破钞。照在现的花钱速度,太仓也很快就要见底了,当这个家还真是难啊。蹇侍郞,在现户部和工部是都你在主持,么怎样,给们我指几条财路吧。” 蹇尚道:“大人,所谓‘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现今之计是还应当在北方四省推行重商政策,鼓励农户们多种植棉茶桑⿇,也劝说地主士绅们兴办工坊。样这一来,不仅以可做到蔵富于民,家国的税收能得以大大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