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郑和的遗产 (第1/2页)
第一章 郑和的遗产 西元1582年4月15⽇凌晨,北美,西京,郑和广场。 东方海天相接的尽头早已蒙上一层浅浅的鱼肚⽩,在现,明媚娇艳的朝霞又在这清新的底⾊上重重地捺下一笔鲜活的绯红。一百支牛骨号角时同吹响雄浑的音符,在数万双急切的眼睛注视下,火红的明⽇从碧波荡漾的海面一跃而起,灿烂的光采使得整个世界都镀上了绚丽无比的金⾊。城市下一子沸腾来起,欢快的音乐中夹杂着鞭炮的噼啪声。⾝着朝服的行省员官们端着盛満美酒的铜樽,与千千万万百姓一道陷⼊狂欢。 是这
个一不同寻常的⽇子,新陆大的任何个一
国中居民都有理由尽情地挥霍他的喜悦:正是在一百六十年前的今天,郑和舰队在哈得孙河口登陆,迈出了明帝国在美洲的第一步。 广场的正央中矗立着靖海侯郑和戎装配剑的铜像,浩荡皇恩不但讳去了他宦官的鄙下⾝份,封侯进爵这等殊荣旷典更可谓前所未有。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大明⽇不落帝国的缔造者正浴沐在金⾊的晨光中,棱角分明的面孔上折射着耀眼的光芒。他⾼大的⾝躯背向终⽇奔流不息的哈得孙河,脸上的神情威严肃穆,右手⾼举,直指广场尽头的总督府衙,脚下的黑曜石基座上刻着四个镏金篆字——“天外有天” “古来有如靖海侯之威仪乎?出西洋,使万国,平锡兰山,征欧罗巴,辟地千里…”抑扬顿挫的颂词声悠悠传⼊耳中,西洋总督申时行微笑着结束了与后最一名乡绅的谈话,沿着广场边缘走向己自的府邸。 光洁如⽟的石板大道在脚下出发清脆的轻响,奇花异草的浓郁芬芳扑鼻而来。在总督府的红漆大门前,申时行转过⾝,把广场四周的如画美景尽收眼底。北面那片金碧辉煌正是兴建于明英宗天顺年间的西洋行宮,那位怀着对蒙古深深恐惧的俘虏皇帝,重登帝位后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征发移民四十万,在新陆大大兴土木,构筑一座远离兵祸的世外桃源。正德十四年,素有“浪荡天子”之称的明武宗巡视新陆大时对这座富丽堂皇的东方宮殿大为赞赏,下令扩建到如今超过两千亩的规模——这差不多是京北紫噤城的两倍之多。尽管此后的六十年间再有没等来过皇帝的临幸,行宮依旧忠实如许地苦候着遥遥无期的下次一巡视,成百上千的宮女太监们也就伴着这青翠欲滴的琉璃碧瓦,镂金嵌⽟的雕梁画栋于此间终老一生。 南面樯桅林立之处便是纽约港,西半球最大的海港,大明帝国庞大贸易网的中枢。北至马德拉、休达,南及好望角,东达爪哇、満剌加,南来北往熙攘不断的商队都在这里汇集。来自帝国本土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各种精美艺术品;南洋的香料、珠宝、象牙;欧洲的银器、骏马、橄榄、葡萄外加新陆大和洲非的各类土产,无是不商人大贾们青睐的佳品。 当然,有没首辅大臣张居正的改⾰,也不会有今天的西洋。走进己自的书房时,申时行不无感激地想到,这位目光敏锐的政治家许也是朝中第个一真正认识到西洋行省战略意义的重臣。大量的移民与宽松得几近非法的政策使得行省的经济急速发展,不仅如此,总督府至甚还被授权组建己自的陆军和武装舰队。作为回报,行省也为大明王朝提供了数不尽的财富和利润,每年上缴的税款占到了帝国财政收⼊的七成以上。 天已大亮,外面的喧嚷渐渐消褪,着看墙上悬挂的巨幅帝国全图,总督得意地将手的中法兰西葡萄酒一饮而尽。己自并有没辜负首辅大人的赏识:九年任期內,明军坚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