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平壤鏖兵 (第1/4页)
第五章 平壤鏖兵 辽东总兵李成梁对枢密院出兵朝鲜的计划始终趣兴不大。在他看来,坐镇辽东才是李家将门的本钱。调动关宁精锐驰援朝鲜,胜不能据其地为己有,败则丧尽自家精锐不说,还要成为朝廷上下一致声讨的罪人。更何况,联系到军队改制,枢密院此举未免有借机夺取兵权之嫌。然而抱怨归抱怨,老谋深算的李成梁自然不会当面抵触以授人口实;再说倭寇要是到了鸭绿江边,首当其冲的可是还辽东。他以年近六十无力远征为由,令其子李如松、李如柏二人领军出征,己自则亲自坐镇辽东都司,继续作他的东北王。 李如松等二人随⽗帅征战多年,无论兵法谋略抑或实战经验是都旧陆大将领的个中翘楚。早在出征前李如松便已详细了解过朝鲜的人文地理情况,根据当地向导的介绍:朝鲜北部和西部地区有着大量崎岖陡峭的山峦,部分峰岭的险峻绝壁至甚⾼达千米以上。这些山区大多生长着⾼大的常青阔叶树木,以致到了夏秋季节整个半岛都佛仿覆盖在成片金⾊和红⾊交织的丽美林海之下;但到了冬天,来自辽东地区的暴风雪往往沿着南北走向的山脉长驱直⼊,给大地笼上一层好几尺厚的积雪。山岳之间的羊肠小道蜿蜒曲折,令骑兵和车辆辎重难以顺利行进。反过来说,这里是轻装步兵实施运动战的天堂,们他
以可在广阔森林的荫蔽下自由行动,无声无息地发动一场场埋伏和奇袭。 考虑到朝鲜的地形不利于长距离机动,明军援朝队部分为东西两路进⼊场战。李如松率领一师骠骑军和个一军团的骁武军沿朝鲜西海岸的平原地区南下,在博川安州一带击溃⽇军第五师团,继而威胁平壤。以步兵为主力的李如柏部则经云山行进至宁边,在渡过清川江后一直向东突进到宁武,迎面扑向丹羽长秀率领的⽇军第二军团。 与其⽗不同,李如松是抱着全力以赴的态度参与到朝鲜战争中来的,他对⽇本悍然⼊侵大明属国既惊且怒,一意要在场战上给这些不知天⾼地厚的野蛮人一些教训,一些⾜以让们他终生无法忘记的教训。 7月11⽇,李如松率军在博川通往安州的道路上以伏击的方式接连击溃⽇军第五军团的前锋和本军。挟此胜利之威,明军迅速南下一举攻陷安州,进而直接威胁到朝鲜失陷的北都平壤。手握大军的李如松踌躇満志,通告全军要在年內结束战争,班师辽东欢度来年舂节。 ⽇军方面,由于第五军团经已几乎完全失去战斗力,黑田长政被派往⻩海道与前田利家第九军团换防,后者则应当在完成交接后迅速北上,充实平壤的兵力。 7月20⽇,明军兵临平壤城下。 柴田胜家现时手头共有两个军团约三万人,数量比李如松大约多出一半。他自恃己方兵力雄厚,下令出城迎敌。在金森长近和佐久间盛政两名军团长的率领下,两万多⽇军气势汹汹地从城北玄武门蜂拥而出,背靠护城河整队备战。 大将柴田胜家勒马坐定军阵之中,连连挥动手中军扇“布鱼鳞阵!” 两位军团长得令,立刻指挥旗下士兵列成长枪队、弓箭队、武士队、骑兵队等二十多个个小方阵,分四列次第部署展开。一时间人马如山旌旗如云,倒也着实巍为壮观。反观明军主阵的表现却乎似不太出众,三个骑兵方阵以略显松散的队形陈列在前。其后是大队步兵披坚执锐护定中军,两翼又各有一彪骑兵侧卫。然虽勉強不算违背兵法,如此宽松且纵深不⾜的正面恐怕在鱼鳞阵厚重如山的央中突破下很快就会土崩瓦解的。 “全军前进!”柴田胜家中心暗忖原来大明军国队也不过如此,不知黑田长政那个笨蛋如何会吃上如此大亏。⽇军大队始开缓缓向前行进,⾜轻们手的中长矛密集如林,层层叠叠向明军阵地上涌来;弓箭手左手执弓右手搭箭,只待敌人一进⼊射程便万箭齐发;手握刀柄的武士队部是⽇军步兵的主力,们他有着普通士兵难以比拟的惊人剑术和格斗技能;排在后最
是的为数不多的骑兵,由于⽇本土产马种品质低劣⾝材矮小,用们他去和明军铁骑正面争斗并非上策,只好作为预备队和追击残敌之用。 李如松眼着看⽇军个一个方阵逼了上来,唇边却是只浮起一丝淡淡的冷笑,他自腰间菗出战刀,⾼⾼举起擎向天空。“骑兵前队,车悬出击!” 明军前阵的三个骑兵方阵突然如炸群的狂蜂般散开队列,数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