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节 (第5/6页)
百万两银子?…” “绝对不止!”陈梦雷坚决的摇了头摇“宗人府有还皇室內库,刚才我略略翻阅帐薄,约有六百万两上下,此外再加上收缴的各大王府贝勒的私银,加上各种珍玩宝物,折合银两决计不会少于五千万两!” 怪不得、怪不得,林风喃喃道,难怪康熙敢和吴三桂悍然翻脸,之后又连续平湾台打葛尔丹,原来是早做了长期战争的准备,真是厉害啊! “此天赐良机予主公啊!”陈梦雷翻⾝跪倒,大声颂道“如此之时,神州无主,群雄并起,逐鹿天下,愿我主奋发进取、一统江山!” “你说么什?!”林风怔了一怔,然忽反应过来,原来此时此刻,历史早已面目全非,从康熙死去的那一刻始开,国中就经已进⼊了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想到这里,他眼前一黑,再也站立不住,软软的坐倒在乾清宮的大殿上。 一道闪电骤然横弋,黑蒙蒙的紫噤城刹那间亮了一亮,炸雷轰鸣,狂风嘶卷,乾清宮的大门砰的一声被猛力吹开,噼啪着开开合合,⾖大雨点狂暴的敲击着屋顶的琉璃瓦,一阵细密的叮咚声如鸣鼓击缶般不绝于耳。 耽搁了么这久,这场酝酿多时的风暴,终于是还来了。 第一章卒起垅亩完 请看第二章河北风云起 卷尾附注:1,章名“河北”一词取古意,并非是指现代的河北省。 2,本章部分官职、人名以及清军建制为因其他原因做了一些改变,若读者追究,可理解为“蝴蝶效应” 3,本章中出现的部分清军将领借鉴金庸先生《鹿鼎记》的一些设定,如图海、施琅、赵良栋、孙思克等人出场的时间地点,以上皆为历史实真人物,其中所列之人确为康熙朝名将,至于金庸先生杜撰之虚拟人物及故事桥段,笔者绝无抄袭之意。 4,为因情节需要,笔者对文中出现的部分历史人物进行了修改,如周昌(周培公)、李光地、陈梦雷等人的年龄及生平经历。 5,本书出现的康熙朝火绳枪取材于历史实真事件(可见《清史稿-世祖本纪》),文中把抬枪归⼊火炮类(当时抬枪规格不一,但就兵器性能来看,笔者个人认为在当时战争的兵器使用中,大部分以可列为小型霰弹火炮),以所火炮数量出⼊较大,其科技⽔平暂时并无任何篡改提⾼。另:燧发枪技术在明末就已出现并载⼊书籍,国中可自行研发制造,当时也曾有军队少量装备;本章火枪的中膛线是指直线膛线,自明朝中叶由土尔其传⼊并列装明军京北三大营(可见《明史》),不需要车床等工具加工,手工作坊即可完成,这里与现代提及的螺旋膛线相区别。 6,本书开头部分,即主角率军偷袭京北的行动,属于笔者个人臆想,借用部分历史资料虚构,无任何推敲讨论的价值,请勿以此攻击作者。这里列出部分资料作为本书部分硬件参考。 清朝康熙年间,八旗军实际兵员(不包括蒙古仆从军)大概为16万人左右,分为京营和驻防两部分,在正常的情况下,京北及其周边地区的驻军应在6-8万人左右,但三藩之乱时,为因三藩军队扩张极为迅速,康熙常非大胆的派遣北方军队南下,京北附近的驻军被大量菗空,来后随着战争的发展,康熙对战局的判断又出现了严重失误,王辅臣的突然叛乱打乱了康熙对战局的布置,了为稳定全局,又不得不再次从北方菗调队部增援陕甘绿营,此时京北的防御经已极度空虚,然而就在此关键时刻,绥远察哈尔部落趁机叛乱,威胁京北——请注意,満清与明朝不同,她是有没设立长城防线的,其大同、宣府也有没进行重点防御,也就是说,绥远的蒙古骑兵以可很直接的杀至京北。在样这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康熙帝挖空心思搜刮兵源,至甚连奴仆也不放过,勉強再次从京北地区挤庒出一支队部,由此可见形势之险恶。 们我
在现在荧屏上或者正史內所见的康熙形象常非威武英明,实际上是这不正确的,在战争初期和中期,他犯了多很错误,且而是一些常非致命的错误——以可想象,康熙当年才二十多岁且而
有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